我院吴思英课题组发表生态学因素与新冠病毒传播动力关联性研究

发布者:郑棋发布时间:2020-08-16浏览次数:496

8月5日,我院吴思英教授、李煌元教授和林少炜老师(林少炜、魏东红和孙义并列第一)合作发表文章“Region-specific air pollutants and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influence COVID-19: A study from China”(区域性空气污染物及气象参数影响COVID-19:一项基于中国的研究)在JCR一区杂志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安全)在线刊出。该研究收集和分析了我国29个省份2020年1月21日至4月3日的COVID-19病例数、气象参数、空气质量指标和人口流动数据,旨在评估气象参数与空气质量是否影响COVID-19的传播,为当前世界各国摸清新冠病毒的传播特性和规律,制定相关公共卫生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采用基于序列数据的二项分布模型(chain-binomial model of infectious disease dynamics)估算R0,并在考虑人口流动因素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气象参数、空气质量因素等生态学因素与新冠病毒传播动力的关系。相关分析发现,R0与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系数为0.370;以武汉流向各省份人口比例大小进行亚组分析后发现,流向比例高的省份,其一氧化碳平均浓度(CO)和24小时平均浓度 (CO_24h)与R0呈正相关;而二氧化氮平均浓度(NO2)和24小时平均浓度(NO2_24h)、每日最高温度与R0呈负相关,系数分别为0.644、0.661、-0.636、-0.657、-0.645;流向比例中等的省份,仅平均/最大/最小气压和平均风速等气象参数与R0负相关,系数分别为-0.697、-0.697、-0.697和-0.841;在流向比例低的省份,气象参数和空气质量因素均未发现与R0的相关性。

该研究结果揭示了新冠病毒的两大特点:1.生态学因素影响新冠病毒传播能力,较高的室外CO浓度可增强新冠病毒传播能力,而较高的气温和气压以及有效的通风可能会降低其传播能力;2.生态学因素对新冠病毒传播能力的影响具有区域性特点,这在未来的疾病传播模拟中需要加以考虑。近期其他国家发表的多项研究也有相似发现,日平均O3浓度、相对湿度、降水量等气象参数或空气质量因素可能影响新冠病毒的传播。

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截至2020年8月11日,全球累积确诊病例19936210例,死亡病例732499例。近年来,生态学学科发展及与流行病学的融合,给流行病学学科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探索内容,得以多层面、全方位去揭示和理解疾病分布规律、流行过程,特别是对可传播疾病的研究具有独到的视角。文章的研究结果对全球新冠疫情防控及各国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